今年的6月8日,是第十五个“世界海洋日”和第十六个“全国海洋宣传日”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:“海洋星球 潮流之变”——保护海洋生态系统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围绕主题,由上海市海洋局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“携手看海去——2023年世界海洋日上海青少年海洋知识传播行动”特别推出了Ocean STEM海洋课堂:河流侵蚀。
该课程是上海青少年科学社自主研发的STEM系列科学课程之一,联合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,市科协所属各学会、协会、研究会专家,及上海市各知名中小学一线教师自主研发,旨在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探索科学世界,在动手中掌握科技知识。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~!
本次课程通过向学生介绍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点,包括认识土壤、水土流失的概念、形成原因以及对河流产生的影响,使学生们对水土流失有一个系统的认识,并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,在此基础上制作河道模型,设计防止水土流失的护岸工程方案。
希望通过本次课程使小朋友们在理解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,锻炼动手能力,同时增强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。
河流在流动过程中,以其自身的动力(活力) 以及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,引起水土流失。有人曾经估计过,在全世界,由于河流的侵蚀,陆地上每年要失去400亿吨的泥沙。为什么会发生河流侵蚀?河流侵蚀有哪些影响?通过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治理方法,并自主设计防止水土流失的护岸工程。
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、雨水不能就地消纳、顺势下流、冲刷土壤,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。那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呢?本节课我们探究的主要因素有:气候、地形、植被等。
无论你走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,土壤总在脚下。可能看起来简单,但实际上土壤的可以变化很大。工程师们分析了土壤的许多特性和性质。组成土壤的物质以及天气和气候影响着土壤的性质。土壤的物理含量随时间而变化,特定地区的土壤剖面(土壤中存在的东西)可以揭示许多关于地理位置的信息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不同的事件导致土壤以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化。例如,如果污染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区,并留下某种类型的残留物,土壤剖面将显示这一点。
一般来说,工程师考虑四种类型的土壤: 粘土,淤泥,砂和砾石 / 岩石。粘土和淤泥是非常小的土块。砂粒比粘土和淤泥大,岩石最大。重大气候事件也会影响土壤的发育和性质,飓风、暴风雪和干旱等事件对土壤性质有很大的影响。
想一想:
1、不同大小的雨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?
2、不同类型的土壤特质对于水土流失和沉积的影响?
在了解上述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后,就让我们来亲手设计一个有效的河道模型,以尽可能减少河道的水土流失吧。在动手之前,可以先结合前面所学,思考下每种材料都分别对应护岸设计的哪一组成部分哦。
河道模型制作完成后,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些问题,比如:
1、哪些因素会影响河流侵蚀土壤的速率?
2、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方案,并记录下实验现象。
今天学习了河流侵蚀相关的知识,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做哪些课题探究呢?
继续思考:河流会造成水土流失吗?
想一想:
1、根据土壤的质地,土壤有哪些分类?
2、土壤是怎么被侵蚀的,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?
3、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有哪些?
线下STEM课程体验将于近期推出
更多精彩等你一起来参与!
为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,营造共同关注海洋、热爱海洋、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,上海市海洋局、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、上海青少年科学社(上海科学种子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中心)自2011年起,以每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为契机,共同举办“携手看海去——世界海洋日海洋知识传播系列行动”,已连续举办了12年,参与人数万余名。2023年,“携手看海去”系列活动将包括Ocean Go、Ocean Seeds、Ocean Pro、Ocean STEM以及Ocean Awards“科技兴海奖”,向全年龄段青少年普及海洋知识,增强青少年海洋保护意识。